作者:曾昭安
话说公元1367年,距离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,登基做皇帝仅剩一年时间(明太祖朱元璋1368一1398年在位)。这些年里,他麾下人才济济,征战四方,捷报频传。
这天深夜,朱元璋忽然很想找人喝上几杯酒,就叫来了朱英。
席间,朱英对朱元璋毕恭毕敬,很是顺从。
但朱元璋却突然发问:“英儿啊,你知道你姓什么吗?”
朱英立刻诚惶诚恐地拱手回道:“我是您一手带大的,自然是姓朱!”
谁知,朱元璋听了这个答案,却是脸色一沉。半晌后,他才“阴转晴”,笑起来:“今晚叫你来,不过是想起了陈年旧事。你是我的养子,所以姓朱。这些年来你为我拼尽全力,我本想让你认祖归宗,改回旧姓。”
朱英又赶紧跪下磕头:“义父大人,我承蒙您厚恩,为您驰骋沙场、征战四方是应该的!”
朱元璋哈哈大笑,“既然如此,那你今后就改名沐英吧!沐浴父恩,当铭记于心,继续建功立业才好!”
从此,朱英就被唤作沐英。
作为明朝历史上的一员猛将,沐英的身世与经历,说来也是很具传奇色彩的。
他本是战乱年间濠州定远(今安徽省凤阳县)一家农户的孩子,8岁那年,他父亲就因积劳成疾去世了,留下一对孤儿寡母相依为命,艰难度日。
没有其他生存技能和挣钱谋食手段,沐英只能跟着体弱多病的母亲沿街乞讨,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,勉强苟活于乱世。
但没多久,其母也撒手人寰,沐英从此成了孤儿。
痛哭之后,沐英擦干眼泪,振作起来,发誓要像母亲生前所期望的那样,决不向命运低头,一定要活出个人样!
1352年的一天,朱元璋的军队经过此地,看见了乞讨的沐英一一衣衫褴褛,满脸伤痕,让马车上的朱元璋动了恻隐之心。他想,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艰难活过来的。
想到这,朱元璋吩咐手下人将沐英带到身前来,并问他:“小孩,我问你,愿不愿意跟我走?”
“你是谁?我不认识你。”沐英不敢相信有人会这样说,半天反应不过来。
朱元璋温和地说:“我是谁不重要,你放心,我是真心想帮你,不会害你的。你在这里乞讨,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这小村子。但跟着我,我能保你有口饭吃,也能教你真本事!”
听到这,沐英真是喜出望外,还犹豫什么呢?他激动地回答:“愿意,我当然愿意!”
朱元璋把沐英收作自己的养子,带回去交给了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照料。沐英终于不用再颠沛流离,他很感激朱元璋夫妻对他的关爱和照顾。
在家中时,沐英每天早起,认真研读兵书,打扫房间、烧火做饭,以此来报恩。
朱元璋见沐英对兵书很感兴趣,就找了武将教导他习武。
沐英年纪还小,韧劲却十足,起早贪黑跟随老师学习,每个武打动作都要练习几百上千遍。长期下来,他的手上打了血泡、生了冻疮,身上也总是青一块紫一块,马皇后看了都心疼。
沐英心里却很是高兴,因为自己虽然吃了点苦,但武艺大有长进。年仅12岁,他就能上阵杀敌了。
就连名将徐达看见了沐英,都要感叹一句:“这孩子日后必定会在军事上大有作为!”
徐达的预言没错,此后沐英武艺飞速精进提升,再加上有了实战经验,他在军中成了一员叱咤风云、令敌军闻风丧胆的猛将,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和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沐英18岁时,就成了帐前都尉;20岁出头,他又被封为镇国将军,风头极盛。
但是,无论得到多少名利、赏赐,沐英始终恭顺从容、低调正直,从不仗着军功骄傲自满、肆意妄为。
对待当时的太子朱标,沐英也是尽心辅佐,没有丝毫怨言。
但是,人的风头一大,外界总会有些不满的声音,所谓“树大招风”,自古以来都是如此。
很多人揣测沐英心思不正,说不定日后要对太子朱标不利。朱元璋听到这些话,也有些顾虑。为此,他专门找了个机会来试探沐英的心思。于是,便出现了本文开头朱元璋和沐英喝酒问话那一幕。
面对既是君主又是义父的朱元璋的疑心,沐英一言一行都非常谨慎。朱元璋也就不再多说什么,毕竟这些年来,沐英的出色表现他是看在眼里的。
不久,明朝边境有了动静。沐英请旨,跟随卫国公邓愈出击吐蕃,之后又进攻川藏,征战西边。
1381年,沐英和蓝玉共同挂帅,征战云南。云南平定后,沐英被命令留滇镇守。他爱护当地百姓,听取民众的呼声和意见,让百姓休养生息,大力兴农,兴修水利,为云南的安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1389年,马皇后去世7年后,太子朱标也走了。得知消息的沐英悲痛至极,经常面向明朝皇宫的方向流泪。
2个月后,48岁的沐英与世长辞。朱元璋很是痛心,追封他为黔宁王。
【作者简介】曾昭安,湖南省洞口县文旅广体局退休干部,文学、文史爱好者,码字笔耕近半个世纪,小有成就。
九鼎配资-九鼎配资官网-配资平台代理-浙江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