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炎热
正值暑假
不少人会去野外戏水
大家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
除了要注意安全
还要警惕隐藏在水中的“杀手”
近日,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(以下简称:广医二院)收治了两名在野外玩水后出现高热、胡言乱语病症的患者,罪魁祸首是钩端螺旋体。
13岁的小铭(化名)在腿部皮损尚未愈合的情况下,就去郊区溯溪玩水。回来后出现高烧、寒战、甚至胡言乱语。广医二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温红艳分析,小铭血液中的钩端螺旋体,很可能与接触溪水有关。所幸救治及时,小铭很快转危为安。
56岁的杨叔(化名)在水库游完泳之后,先后出现身体发热和关节疼痛的症状,来到广医二院检查发现,他已经肾功能衰竭了。广医二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罗润齐指出,杨叔也极有可能是在水库游泳、抓鱼时,接触被污染的水,导致钩端螺旋体入侵。
钩端螺旋体病(以下简称“钩体病”),也称“鼠尿病”,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病原体主要寄生在老鼠、猪、狗等动物体内,随尿液排出后污染水源。
该病的典型症状为高热、头痛、眼结膜充血、小腿痛、乏力等。严重的钩体病以黄疸、肾功能不全和出血倾向为特征。严重肺出血是重症钩体病的重要表现,虽然罕见,但致死率高达50%~70%。
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皮肤有破损时,接触到污水、土壤等环境就容易感染。此外,老鼠啃食过的食物、饮料、外卖等,也可能成为间接传播媒介,需警惕食源性感染风险。因此,被洪水泡过的饮料、食物等绝对不能再食用。
罗润齐强调,即使没有明显伤口,在接触被污染的水时,钩体也可通过皮肤黏膜侵入人体,引发感染。若接触过可疑水源后出现发热、肌肉酸痛等症状,别当“小感冒”拖延,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史,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。
今年7月,君宝贝(化名)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检查出来感染狒狒阿米巴原虫。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,孩子还是没能抢救回来。
对于为什么感染,孩子母亲表示,目前想到的就只有最近在学校打水仗和在公园里捞鱼,没有去过别的地方。
今年6月,福建也有一名5岁女孩的家长称带孩子去游泳和泡温泉后,孩子出现头痛、低热、呕吐的症状,最终被确诊为“食脑虫”感染。
“食脑虫”并非肉眼可见的虫子,而是一类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单细胞生物阿米巴原虫。目前,称之为“食脑虫”的阿米巴原虫有三种: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、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、双核匀变虫。
阿米巴原虫感染主要分为皮肤感染和颅脑感染。通常来说,阿米巴原虫有两种途径进入人体。一种是通过农业工作。另一种是在江河、水塘中游泳或用被污染的水源冲洗鼻腔。
数据显示,我国迄今累计报告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病例仅40余例,属罕见的寄生虫病。公众无需过度紧张,但需提高防护意识。
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建议,玩水后出现高烧、剧烈头痛、恶心呕吐、颈脖僵硬,甚至很快意识模糊,务必立刻就医,并主动告知涉水经历。
做好这5件事
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
▼▼▼
1、避野水:尽量避免在野外湖泊游泳或戏水,避免搅动水体沉积物;
2、护口鼻:在自然水体活动时佩戴鼻夹、泳镜;应尽量避免用野外的水给孩子洗脸,更不要饮用;
3、防伤口:皮肤有破损时避免接触自然水体;
4、洁鼻腔:使用灭菌生理盐水或煮沸冷却后的水冲洗鼻腔;
5、排陈水:长期未使用的水管,需先排放积水再使用。
编辑: 林东惠 | 责编:梁杰祥
审校发布:王剑莉
来源: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、健康河南、央视网、中国疾控中心
九鼎配资-九鼎配资官网-配资平台代理-浙江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